天天快报!跨越“数字鸿沟”的温情一隅:咸宁联通的银发守护行动

来源:中国物联网 发布:2025-10-22 19:14:05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让信号“不掉队”,触达每个角落

网络世界的卡顿与延迟,对年轻人可能只是一瞬的不耐,却会让习惯了传统慢节奏生活的老人感到深深的挫败与无助。志愿者们深知这一点。他们扛着专业设备,逐户为有需要的老年家庭提供免费的上门网络检测服务。有时是调整路由器的位置,避开电器干扰;有时是仔细更换老化的网线,寻找信号衰减的源头;有时更需在屋内反复测试,为狭长户型设计出最佳无线覆盖路径。十余户家庭悄然发生了变化:张奶奶刷儿女发来的小孙子视频不再焦急地等待加载圈;李爷爷和他远方老战友的手机棋局,落子不再因网络延迟而中断。更重要的是,志愿者们没有简单地“代劳”,而是耐心握住老人的手,一步步在手机屏幕前示范:“您看,点开这里,等这个小球转一圈,上面的数字就是网速了……”让老人学会自己检查那把通往远方信息的“钥匙”是否顺畅。那句质朴的惊喜——“现在刷抖音都不卡顿了!”——承载着多少豁然开朗的喜悦。

筑牢“防诈堤坝”,守护晚景安宁

然而,数字便利的背后,也潜藏着觊觎的暗流。不法分子精心编织的陷阱——“冒充公检法的威严恐吓”、“特效保健品的天花乱坠”——常常令信息辨别能力有限、情感上又易感孤独的老人措手不及。在社区活动室里,一场没有华丽辞藻,却句句敲在心坎上的反诈讲座正在举行。没有生硬的说教,工作人员将冰冷的案例还原成身边的真实故事:王阿婆如何差点被骗光积蓄,只因一个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电话;刘奶奶又是怎样被天花乱坠的保健品推销扰得心神不宁。一张张图文并茂的防诈手册被分发到老人手中,上面印着诈骗术语的识别方法,列出了可疑来电的特征,最显眼处印着联通的官方客服号码,就像一道护身符。七十岁的王大爷攥着宣传册,坐在前排凝神听着,浑浊的双眼时而显出惊愕,时而闪过了然。讲座结束,他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:“这些骗子专拣我们记性不太好、孩子又不在身边的老人下手啊!今天可算明白了,真警察办案哪会不让见面,隔着电话就要钱呢?这册子,我得收好!”

夕阳的余晖温柔地包裹着营里社区。人群渐渐散去,但这次“助老公益进社区”带来的暖意,如同那被优化后的网络信号和植根心底的防诈意识,无声地在老人们的日常中蔓延。看着王大爷揣着手册、步履轻缓回家的背影,在场的志愿者们更加笃信,消除“数字鸿沟”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关护的传递。对咸宁联通而言,这次活动只是序章。将智能服务的锋芒细心包裹于人文关怀的温润之中——推出更适老化的操作界面、提供更便捷的家门口业务咨询、探索一对一“数字助老”长效服务——这些更贴心的举措已在酝酿,只为让银发族在拥抱智能时代的每一步,都感受到科技应有的善意与温度。服务,有爱无碍。当老人们脸上能常驻着像刷短视频时那样顺畅而满足的笑容,才是这场跨越鸿沟之旅最珍贵的抵达。

关键词: 聚焦资讯
相关新闻

最近更新